简体中文  |  English
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海外人才招聘暨合作研究洽谈会即将举办
发布日期:2018-06-15 14:56:24

902715566.jpg

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是由北京市政府资助、依托北京科技大学建设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机构,目标是凝聚国内外材料领域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建成国际知名的材料基因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材料基因工程”重点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宿彦京教授和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冯强教授将于6月中下旬在德国和瑞典等地举行海外人才招聘暨合作研究洽谈会,并宣介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科和学校人才引进政策及相关待遇(不限学科)。具体时间和地点如下。

日期、时间、高校和研究所、宣讲地点

2018年6月15日、6:00PM-9:00PM、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Room H10 Erwin-Rommel-Str 60

2018年6月18日、12:15PM-14:00PM (中文)、14:15PM-15:00PM(英文)、瑞典查尔莫斯工业大学、Room Gamma, First floor, Hörsalsvägen 7A

2018年6月19日、14:00PM-15:30PM、瑞典皇家工学院、Sefstrom Conference Room at MSE, Brinellvägen 23

2018年6月21日、12:30PM-14:00PM、德国波鸿大学、Lehrstuhl WerkstoffwissenschaftICFO 04/349

2018年6月22日、14:00PM-15:30PM、德国马普钢铁研究所、Seminar room 107 (next to main entrance)

2018年6月23日、另行通知、德国亚琛工业大学

 招聘领域:材料高通量计算设计与软件

材料高通量制备与表征技术

材料服役行为高效评价与预测技术

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和数据技术

材料基因工程技术应用(相关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高效电池材料、高效催化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光电材料、高熵合金、高温合金、轻量化高强度钢、高强韧铝合金等)

聘任岗位与薪酬范围:设立杰出科学家、讲席科学家、高级研究员、博士后研究人员等四类岗位:

1、杰出科学家:入选条件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海外发达国家两院院士及相应水平的高端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薪酬范围:海外全职120-200万元/年,兼职15-30万元/月。

2、讲席科学家:在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相当于讲席教授及以上职务、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不含青年千人)等优秀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65岁;薪酬范围:海外全职80-150万元/年,兼职10-20万元/月。

3、高级研究员:在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教授、副教授及相应职位人才,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薪酬范围:海外全职60-100万元/年。

4、博士后研究人员:入选条件为符合国家博士后入站基本条件,在海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获得博士学位,在相关研究领域已取得较为突出研究成果的青年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薪酬范围:海外全职20-40万元/年。

条件说明:1、应聘团队PI一般应符合杰出科学家或讲席科学家的聘任条件。

2、全职人员在中心工作时间每年一般不少于9个月。兼职人员每年在中心工作时间原则上为3-6个月,特殊情况不少于1个月。

3、薪酬均指税前薪酬,包含基本薪酬、住房补贴、生活补贴、社会保险、在京交通补贴和国际旅费等。

 诚邀各位专家学者和青年人才拨冗参加

联系人:宿彦京,冯强

邮箱:yjsu@ustb.edu.cn

qfeng@skl.ustb.edu.cn

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简介

主管部门:北京市人民政府

依托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共建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意义】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是在服务北京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由北京市政府支持建设的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平台。

中心将汇聚国内外的优质创新力量和资源,通过原始创新突破一系列国民经济和国防发展亟需解决的新材料技术瓶颈,降低我国关键材料的对外依存度,满足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发展对新材料的迫切需求,努力实现我国新材料技术跨越式发展。中心的成立,对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建设北京“科技创新中心”、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建设目标】中心围绕实现新材料“两个一半”的战略目标,构建我国材料基因工程协同创新的三大研发平台,研发四大关键技术,并在几类关键材料上开展示范应用。

通过五年的努力,中心将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创新平台,为提升北京新材料研发和新材料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两个一半: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研发成本降低一半

三大研发平台: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合成与表征、专用数据库

四大关键技术:材料高通量计算设计方法和软件高通量制备与表征技术服役行为高效评价技术面向材料基因工程的材料数据技术

几类关键材料:高效电池材料、高效催化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光电材料、高熵合金、高温合金、轻量化高强度钢、高强韧铝合金等

国际一流创新平台:国际材料基因工程高端研究人才的汇聚平台新材料研发模式变革和技术创新的引领平台助力实现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示范平台中央高校-市属高校-科研院所学科交叉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平台北京市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平台

【主要研究方向】

高通量材料计算设计与软件

高通量材料制备与表征技术

材料服役行为高效评价与预测技术

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和数据技术

材料基因工程技术应用

【体制机制】中心组织架构包括建设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中心主任三级管理体系,实行建设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中心实施人事与科研特区制度,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人才选聘、管理、评价、激励机制,增强对国内外、京内外顶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实行研究团队PI负责制,给予PI相应的科研自主权、人事管理权和经费支配权。采用“长期聘任—短期兼职——合作研究”相结合的人才队伍组建模式,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北京科技大学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学校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07年,学校作为第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并负责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2014年,学校牵头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主校区位于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万余人,其中本专科生13663人、各类研究生10125人(其中硕士生6959人、博士生3166人)、国际学生985人;在站博士后239人。现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本科专业。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1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定期出版《工程科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思想教育研究》《物流技术与应用》《金属世界》《粉末冶金技术》等学术刊物。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8人(双聘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0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2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9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104人。改革开放以来,共申请专利6859项,授权专利4064项;有2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69项。

今天,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师生正满怀信心,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把北京科技大学建设成为“特色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奋进。热忱欢迎海内外人才加盟北京科技大学,依托北京科技大学申报各类人才项目,期待与您一起共创辉煌!  

版权所有©北京科技大学 建设与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62 京ICP备:130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