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一所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培育未来科技领军者的学院备受瞩目 —— 它就是光明网深度访谈聚焦的北京科技大学高精尖学院。在光明网特别访谈中,学院院长谢建新院士、执行院长付华栋教授倾心分享了学院的独特优势和前沿发展,介绍了全新的专业:材料智能技术。
专访中提到,高精尖学院顺应时代对跨学科人才的迫切需求,依托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与 “人工智能” 等多学科深度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以推动新材料研发模式变革为己任,全力攻克高效自主材料计算、自动化智能实验技术等关键难题,让新材料研发从传统 “经验试错” 迈向 “数字化、智能化” 新征程,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由国家级人才领衔,众多专家学者组成的精英团队在材料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拥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学院教师来自材料、计算机、人工智能、自动化等不同学科,他们承担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颇多学术成果。在课堂上,他们是倾囊相授的知识传播者;在实验室里,他们化身探索未知的引路人,悉心指导学生开展前沿研究,助力学生在学术道路上快速成长。
“不是说在原来的材料技术里面加一点计算机、人工智能的课就是新专业了,它要培养学生既有材料科学方面的知识,又有计算机、人工智能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能够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这些方面的技术和思想来研究材料,来解决材料技术问题、工程问题。”在访谈中,谢建新院士如是说。学院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就是这样践行的。并不是机械地1+1,而是要达到1+1>2的效果。学院将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除材料分析方法、计算材料学等基础课程,还开设材料机器学习算法、材料大数据技术等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课程。“通过学习,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际项目,在操作中掌握材料研发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核心技能,构建跨学科知识网络。
“能够自主地去思考,最终培养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更重要,所以无论你是科技报国也好,经营报国也好,实业报国也好,我觉得都没问题。”“我们一定要时刻铭记科学家精神,融入到我们日常的学习中,争取能为国家来贡献自己的微薄的力量。”谢建新院士和付华栋教授在访谈结尾给同学们指引了未来方向,给予了殷切嘱托。在高精尖学院,学生们在课上课下认真学习,培养出色学习能力;在专业实验室日夜钻研,锤炼优秀科研本领,把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正因如此,高精尖学院的学生势必踏上多元报国之路、丰富发展之路,能够在各领域展现才能,实现科技报国理想。